B、劳动方式与劳动行为
1、识记:
①劳动方式的含义。P9
就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的方式,也是劳动过程中的主体(劳动者)和客体(劳动对象)相互作用的方式。
②主要的劳动行为。P11
(1)劳动分工 (2)劳动协作 (3)劳动竞争
③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P14
(1)社会传统文化因素
(2)社会经济环境因素
(3)社会政治环境因素
(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
⑸社会人际关系
2、领会:
①不同劳动方式产生不同劳动结果的原因。P9
(1)首先,劳动方式取决于劳动的目的、对象。
(2)其次,劳动方式与劳动资料(工具)的属性相关。
(3)再次,劳动方式是劳动过程中所有当事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
②劳动分工的三种分工形式。P12
劳动分工一般具有三种分工形式:
(1)一是按工艺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
即将整个生产过程划分为不同的工艺阶段或工种岗位,集中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同工种的劳动者来完成同一工艺阶段或同一岗位的生产任务。
(2)二是按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分工。
即把同一劳动对象的加工全过程划分为若干先后相继的工序,安排不同类型的机器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劳动者分别完成不同工序上的生产任务。(例:生产流水线)
(3)三是根据劳动者技术水平高低原则进行分工。
即在同一工种内部,根据工种岗位和技术的复杂程度划分等级,分配给具有相应等级水平的劳动者去承担。
③劳动协作的不同类型。P13
(1)根据劳动者的主观愿望,可分为自愿协作和非自愿协作。
(2)根据劳动协作所发生的空间,可以分为直接协作和间接协作。
(3)根据协作行为的组织形式,可分为有组织协作和非组织协作。
④劳动竞争的不同种类。P14
根据不同标准,劳动竞争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1)根据被竞争的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精神竞争和物质竞争;
(2)根据竞争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劳动者之间的竞争与劳动群体之间的竞争;
(3)根据竞争的社会制度背景不同,可以分为资本主义竞争和社会主义竞争。
⑤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区分。P14
影响劳动者行为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可以分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主观因素是指劳动者自身的因素,如生理、心理、年龄等;
客观因素是指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等。
3、简单应用:
用竞争的观点原理解释如何达到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双赢局面。P13
劳动竞争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实力不相上下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争夺同一个目标而发生的行为方式。
湖南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