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4分)
1.战国晚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是《 》。
2.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是 。
3.《漱玉词》的作者是 。
4.最能体现沈从文小说风格的传世之作是《 》。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答案,请将正确选项填写在答题纸上。)
5.先秦诸子散文中,属于语录体的著作是( )
A.《荀子》 B.《庄子》 C.《孟子》 D.《论语》
6.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出自( )
A.晏殊的《蝶恋花》 B.苏轼的《定风波》
C.柳永的《雨霖铃》 D.欧阳修的《踏莎行》
7. 20世纪20年代“人生写实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是( )
A.巴金 B.郁达夫 C.茅盾 D.叶圣陶
8. 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概念的作家是( )
A.周作人 B.胡适 C.朱自清 D.钱钟书
9.《林海雪原》的作者是( )
A.杨沫 B.李英儒 C.曲波 D.欧阳山
三、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6分)
10. 赋、比、兴
11. 元曲四大家
四、 简答与默写(共15分)
12. 简要分析苏轼《前赤壁赋》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10分)
13. 默写孟浩然《过故人庄》。(5分)
五、 阅读分析(阅读下面作品,回答14—16题,共10分)
都江堰(节选)
余秋雨
我去都江堰之前,以为它只是一个水利工程罢了,不会有太大的游观价值。连葛洲坝都看过了,它还能怎么样?只是要去青城山玩,得路过灌县县城,它就在近旁,就乘便看一眼吧。因此,在灌县下车,心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在街上胡逛,一心只想看青城山。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更滋润、更晴朗的去处走。忽然,天地间开始有些异常,一种隐隐然的骚动,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即便是站在海边礁石上,也没有像这里这样强烈地领受到水的魅力。海水是雍容大度的聚会,聚会得太多太深,茫茫一片,让人忘记它是切切实实的水,可掬可捧的水。这里的水却不同,要说多也不算太多,但股股叠叠都精神焕发,合在一起比赛着飞奔的力量,踊跃着喧嚣的生命。这种比赛又极有规矩,奔着奔着,遇到江心的分水堤,刷地一下裁割为二,直窜出去,两股水分别撞到了一道坚坝,立即乖乖地转身改向,再在另一道坚坝上撞一下;于是又根据筑坝的指令来一番调整……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阴气森森间,延续着一场千年的收伏战。水在这里,吃够了苦头也出足了风头,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把最强悍的生命赋之于规整,附之于企盼,附之于众目睽睽。看云看雾看日出各有胜地,要看水,万不可忘了都江堰。
14.本文是如何运用先抑后扬方法的?(2分)
15.作者是怎样从侧面营造气氛的?(4分)
16.文中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4分)
六、论述题(15分)
17. 以徐志摩《再别康桥》为例,试论“新月派”的“三美”理论。
七、作文(45分)
18.题目:灯光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湖南专升本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站在文章内容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